在这里,人人都是现实主义大师
作者、编辑丨临河
全文字数:3500字
阅读时间:约 5 分钟
我们在游戏中“受苦”到底是为了啥?
不同的玩家可能有很多答案。对于以难度著称的魂系列,玩家们可能会认为是成就感,挑战自我,甚至是老玩家的自尊等等;爱玩恐怖游戏的玩家则可能觉得是为了追求又怕又想玩的刺激;策略、解谜向的玩家们更多则追求的是一种疑惑、思考、恍然大悟的畅快感觉……
不管怎么说,我们在游戏里经受考验乃至折磨(精神上或者物理上的),总是为了最后获得一些正向的反馈,一些能让我们最终手舞足蹈地给朋友讲述,或者开怀大笑的经历。
但当游戏的受苦真实到柴米油盐,房租水电,秃头还债,你可能不一定笑得出来。
现实向的模拟器游戏,其实不是个新鲜的品类了。在steam上搜索simulator或者模拟器,一大堆诸如欧卡,农场模拟器,厨房模拟器等等经典游戏随处可见。
不过我们注意到的是,近一年,国内出现了不少现实题材的模拟器游戏,包括但不限于最近的《退休模拟器》、《居家隔离模拟器》以及稍早进入大众视野的《大多数》、《中年失业模拟器》、《荣誉打工人》等等。
(部分此类游戏)
其中最真实,甚至真实到残忍的,莫过于早期的《中年失业模拟器》。
游戏里,玩家要扮演一个35岁突然失业,上有老下有小的男人。游戏的目标,就是要在活下去的同时,保住为数不多的头发。每天,房贷,生活费,孩子的奶粉钱,都在碾压着玩家的心智。当压力过大,头发掉到0的时候,游戏就结束了。
(别催啦别催啦)
如果说这款游戏的制作尚且比较简单,那么《大多数》则可以说是这类游戏中制作最为精良的。游戏的主题同样是还债,同样有着比较沉重的基调与题材,不过《大多数》的主角变成了初入社会的穷小子。玩家需要控制身无长物的主角在城市中打工,在30天内还上10000元的高利贷。
(游戏画面,后者据显示是某电子厂招工真题)
游戏中极富生活感的细节给它带来了打动人心的力量。街边的油条摊,呼啸而过的汽车,破败的宿舍旅馆,枯燥乏味的工地搬砖任务,这些元素搭在一起,营造出了一个相当真实的城市图景。
同时,玩家还随时可能遭遇各种不测,包括但不限于:被街上疾驰的汽车当场送走、在工地遇到恶霸工头被围殴、搬砖受伤等等,可谓是尝尽人间艰辛。
你甚至可以在街边上找到摆象棋摊子的大爷,5块钱玩一把,赢了可以拿50块。有不少玩家直接用象棋软件对战大爷,每天3局,把大爷赚的头皮发麻。
(大爷:你开挂)
还有前段时间刷屏的《居家隔离模拟器》,尽管它是更简单的文字类游戏,但在不少城市疫情隔离的大背景下,游戏中的真实细节,依然引起了不少玩家的共鸣。
虽然具体涉及的生活场景、制作水平不尽相同,但“真实”二字,无疑是这些游戏最共通的底色。
更具有现实主义色彩的一点是,想要在这些游戏中避免受苦受罪,往往正道是行不通的,得巧立名目,走些歪路子,或者用上S/L大法。(即不断读档存档,刷出某些特定的效果)
比如说《中年失业模拟器》,你可以通过打工、创业慢慢做大做强,但往往这要耗费你很长的时间,而且风险不小,各种突发事件可能让你一不留神就掉光了为数不多的头发。
(逃不过的搬砖环节)
但有一种方法,可以让你快速致富,速通游戏。在游戏的早期版本,玩家可以开局就借完所有的高利贷,然后开理财公司,最大限度集资,最后去市中心买下最贵的别墅,不断刷新游戏,把别墅以更高的价格卖出去,高的时候甚至利润率能达到100%。重复地倒腾房子,中年失业模拟器很快就变成了中年暴富模拟器。
好家伙,空手套白狼了属于是。
《大多数》也有这个状况。以游戏中的数值体系,如果玩家只是单纯地勤勤恳恳打工,省吃俭用,每天搬砖,和老大爷下象棋,那么的确可以勉强还上债务,但日子不会过的很舒坦。
这时候歪路子就来了,你可以去偷电瓶车的电瓶。游戏前期,搬砖一次数小时,也就一百来块的收入,但一个电瓶就可以卖出90块左右,效率上碾压打工。也因此有玩家戏称游戏为“窃格瓦拉模拟器”。当然,偷电瓶来钱快也有风险,如果被警察抓住了进看守所,游戏就结束了。
(用足浴店门口偷的电瓶卖了去洗脚)
某种程度上来说,和大爷下象棋也多少有点歪路子:现实中哪里有每天给你发135块钱的慈善家大爷?怕不是退休金都被骗没了。
游戏毕竟是游戏,在现实题材之外,还是需要照顾可玩性的。这可能是这些制作团队在设计这些“歪路子”的时候的初衷。不得不说,这些机制的设计的确让游戏变得更加有意思,不同玩家能够玩出来的风格套路也大相径庭,这对于游戏来说无疑是一件好事。
不过,阴差阳错的,这也让玩家们觉得这类游戏越发真实了起来。就像常常能在这些游戏的评论区看到的热评所说,这些情况往往让一些玩家多少看到了点自己的影子:
“很真实,已经玩了很多年了,至今还没通关。”
遗憾的是,这些游戏中虽然不乏制作较为精良之作,但在当下,它们往往深陷某些话题风波中。
比如《大多数》因为禁止修改器、被人质疑饥饿营销、更新太少等事件,导致其口碑急转直下;《退休模拟器》近期涉及到性别议题一事也是闹得沸沸扬扬,导致其好评率暴跌。
过于现实的题材,对于游戏来说依然是把双刃剑。
前段时间,《大多数》在steam开启二测,就引发了众多参与测试玩家的争论。争论点有很多,包括游戏二测加入的内容不够多,游戏内可游玩天数太短等等问题,而其中一个争论的焦点在于,游戏是否应该禁用作弊器。
作弊器可以说是单机游戏玩家的老朋友了,不管是恐怖如斯的修仙强者还是血条密密麻麻的boss,又或者没钱可花的窘境,在作弊器这样的降维打击面前都算不上事儿。
(最著名的风灵月影,过于经典已经成为作弊器的代名词)
长期以来,关于单机游戏作弊,其实在玩家当中基本上有一个定论:即作弊器肯定会极大地缩短游戏寿命,但我只要没有干涉别人的游戏体验,也没啥大不了的。
但当这件事情发生在《大多数》这样的写实系游戏上时,玩家们的争论也就超脱了单纯游戏的维度:
有人依旧认为单机游戏作弊无可厚非,关闭作弊是在教玩家怎么玩游戏:
同时,也有不少人从严肃题材的角度出发,表示这类游戏开作弊器就是违背了初心,希望玩家可以尊重“游戏的重量“:
类似的事情发生在《中年失业模拟器》上。
游戏在去年发售时,还是有一定话题度的,不少媒体都对它进行了报道,有观点认为,这款游戏的立意过于残忍了。有的媒体测评后认为游戏质量与其29块的售价不匹配,也有人直言,不想在游戏里还体验中年失业这样痛苦的经历。
既然如此,那么游戏在steam的评价应该至少是褒贬不一的吧?
实际上,截至发稿,游戏的266个评价中有77%为好评,达到了多半好评的水准。随着游戏作者坚持不懈的更新,目前游戏已经新增了第二季和不少玩法,好评也主要是基于这些具体玩法的趣味性而给出的。
有些更新甚至新的有点措手不及,主角现在能够在游戏里买飞机,种田,甚至战斗,其实已经早就超脱了“中年失业”这个题材了,现在或许可以叫做“星露谷物语plus秃头版”。
看得出来,无论是玩家群体,还是游戏的制作人,对于这类游戏的看法是相当分化的。不同的意见和制作路线,代表着的是每一个人对于这类现实题材游戏的不同看法:我到底为了什么才玩这个游戏?
在电影《楚门的世界》的结尾处,楚门最终划船到了人造世界的边界,找到了那个他从未见过却一直存在的门。他最后去到何处,我们不得而知,但我们知道,他超越了困住自己半辈子的这个世界。
这可能正是游戏的意义之一。人不应该仅仅拥有此生,此世,此时,我们总是对那些未知的视野感兴趣。为了达到这个目的,我们可以选择在RPG游戏里成为斩杀外星人的战士,西部荒野的末路牛仔,或者是踏上冒险的褪色者。
但对于这些写实系的国产模拟器游戏来说,“真实”常常是它们的另一层内核,也是它们和上面这些奇异世界最大的区别。
无论是体验打零工,吃挂逼面的三和大神生活,还是提前体验高难度中年危机、老年生活,在这些游戏里,我们不仅可以暂时变成另一个人,更重要的是,我们知道,这些事情都是如此真实地曾经发生过。
(来自游戏《完美的一天》,90年代风格十分真切)
当我在桥洞子里盖小被,心态掉到0直接崩溃,或者破产头发掉光的那些瞬间,我知道,在某一个角落,一定有面临着这样境遇的人真实存在。与这些真实而残酷的事实相比,游戏中一些看似难受的体验可能就完全算不上什么了。
当然,游戏的初心一定还是“好玩”。无论我们如何感慨人间疾苦,玩法的多样性,趣味性,同样也是必不可少的核心内容。纯粹而干巴巴的情怀,是很难打动玩家的。
在笔者看来,寓苦于乐,或许才是这类游戏能够达到的最好效果。如果玩家们在偷电瓶东躲西藏,炒股坐过山车,或者和象棋大爷百般周旋之后,能够发出一些“生活不易”的想法,那这些游戏,就不失为一部部成功的现实主义剧本了。
最后,或许还是可以回到开头那个问题:生活已经够苦了,你在游戏中受苦的理由,现在有答案了吗?
END
关注我们 | 乘上一站式出海快车
推荐相关阅读👇
点个“在看”,愿生活不再受苦↓↓↓